美育,为人们埋下了“美”的种子,开阔视野、丰富体验。

在我国广大农村
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受困于经济、师资等多方面因素
美育远未达到理想境地。
如何满足乡村民众对美的深切需求?
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和公益组织正积极探索
努力使乡村美育

天津美术馆“行走的美术馆”项目组成员指导孩子绘画。天津美术馆供图
今年8月,天津美术馆文化扶贫项目组来到这里,捐赠了价值近3万元的4箱共180本美术类书籍,举办了“中国风”公益美术讲座、“公益美术”课堂等活动,与南开大学文学院实践中心团队共同建立了“南开大学美育服务学习基地”。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蒋志强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雕塑公开课。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供图
浙江美术馆的“春风又绿:浙江美术馆藏当代浙江国画名家作品展” 在“流动美术馆”合作单位衢州市柯城美术馆展出。柯城美术馆官网图
山东省烟台美术博物馆自2016年起策划打造了“基层美育共享机制”,与烟台市莱山区明泉村、牟平区水道镇合力打造了两处“乡村美术馆示范点”,与烟台SOS儿童村合作共建了“流动美术馆示范点”等,常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书画、摄影展览以及非遗项目传承活动,深受村民群众喜欢。


如果后期不培育、不浇灌
也很难开花结果
如何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使乡村美育能够接地气、能生长
实现“输血”和“造血”
成为乡村美育工作更重要的命题
2017年,鉴于浙江省嘉善县自2013年开始在全县村镇文化礼堂实施宣传文化员制度,浙江美术馆启动了“美术馆+乡村美育振兴计划”,并与嘉善县文化局合作,将该县100余名宣传文化员吸收为“小角见大师”美育项目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美术展览讲解和美术体验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年均授课90余节,累计参与500人次,初步建立了系统的操作模式和工作流程。
浙江美术馆“小角见大师”美育项目活动现场。中国文化报 徐燕青 摄
2019年4月30日,“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在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北碚柳荫基地举行现场展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蒲公英行动”种子教师腊尔山希望小学美术老师龙俊甲和他的学生。蒲公英行动官网
广东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于2018年发起了“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以期为乡村美术教师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民建云南省委会组织开展的“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培育乡村美育教师、提供美育教学设备等方式,长期、持续的从艺术、文学等层面全方位守护乡村儿童梦想。
截至2020年8月底,云南省会泽县已有19所学校参与“芭莎课后一小时”公益项目。民建中央官网

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立乡村美育的长效机制?
如何为乡村美育聚力开源?
在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汾南村,建有“姚‘窑’”主题互动馆,并已开展乡村美育活动30余次,内容涵盖四季乡村美育、传统节日思想教育、艺术大师作品欣赏、国学教育延伸等,受益村民百余人。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深度参与了贵州省兴义市雨补鲁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其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民面貌等方面建设给予大量帮助。

建设乡村之美
“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是对乡村文化之根的定位。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认真领会和贯彻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尤其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乡村从美学角度振兴的美学价值,这必将有助于我们在生态文明转型、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守护乡土故园,维系乡情乡愁,振兴乡村文化,使乡村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

@文明微评
“扶贫先扶智”,美育普及在乡村悄然播下“美”的种子,让美的梦想在大山里、村落间落地生根。艺术进入乡村不仅提升了村民的艺术自觉,也间接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必将使新时代新农村迸发“美”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