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文明在哪里|文明合力涵养城市气质

发布时间:Dec 11, 2020 | 作者:


   小张是一名从四川来济南的游客,4天在济南的生活,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城市道路上“车让人”“人守规”的忙而有序,这让小张对济南这座城市好感倍增。

  文明的魅力在交通状况和行人举止里

  近年来,这种“忙而有序”的交通状况,已成为济南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有序”的背后,是一系列文明交通举措的实施,是一次次市民文明行为的践行。

  经十舜华路口,这个日均机动车流量8.5万辆的十字路口,是济南市车流密度最大的路口。除机动车外,每天还有5.6万非机动车、行人在路口通行。记者在上午8点看到,即使车辆行人非常密集,但都是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听不到一声喇叭,看不到一次闯行。

  今年39岁的韩超是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队的一名交警,他在经十舜华路口执勤已经十年了,说起当年的这个路口,韩超感慨万分,“虽然机动车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机非混行现象比较严重,经常有行人乱穿马路,我们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行人引导和文明劝阻上。”

  从2017年开始,济南市以文明交通行动为抓手,实施“路口革命”。从车对人礼让,到人对秩序遵守;从高空的电警设备,到地面提示标线;从视线所及的提醒标识,到多方参与的人性化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提升。

  “以前十字路口设计主要考虑车的通行,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起来既不舒适又耽误时间。以‘路口革命’为契机,我们对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进行了优化整合,取直人行横道线,让行人过路口‘不绕弯’。同时还拓宽了非机动车道、增设非机动车待行区,解决机非混行难题。”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队副大队长高传涛介绍说。

  记者在经十舜华路口看到,南北向的斑马线上设有一块黄色的“行人驻足区”,高传涛说:“考虑到有些老年人和儿童步履较为缓慢,无法在一个绿灯时间内通过马路,马路上还专门设置了行人驻足区,通过施划醒目的黄色标线,保障一次不能通过的行人能在安全位置等候下一个绿灯放行。”

  如今,“路口文明”已经逐渐成为泉城济南一道靓丽风景线。市民小赵每天都要骑车路过舜华路,“每次路过都会看看济南路口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标识标志,在路口右转车道内,两条斑马线中间位置喷涂象棋版‘让’字,在斑马线两端喷涂‘车让人、人快走’的提示语,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们把‘礼让三分’的理念烙进心里。”小赵说。

  文明的张力在以法促德的久久为功里

  一座城市的文明有序,需要千千万万践行者共同守护。只有当一座城市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运作机制,大家才能各司其职,为城市文明添薪加火。

  “这就是我们的‘空中交警’,驾驶员乱变道、轧黄网线、在路口不按规定通行、行人违法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它们的眼中一览无余。”走进济南市交警数创中心,屹立在眼前的是一块块led屏,各种实时数据、路况信息、救援求助都在屏幕上得以显现。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智慧办主任李勇介绍说,“我们建立了交通违法实时曝光机制,对于拍摄下来的交通违法行为,我们将第一时间给当事人发送告知短信。同时在众多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对行人和骑车人闯红灯行为进行实时曝光,对于公职人员还将通报单位,让行人和驾驶员不再有‘侥幸心理’。”

  在济南,有一本被市民称为“一本在手、出行无忧”的小册子,里面对交通参与者如何安全、文明、规则出行做出了全面规范,这本“出行宝典”就是《济南市文明交通行为导则》。

2020年7月16日,济南发布了《济南市文明交通行为导则》。参与《导则》编撰的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任科员郭倩说,与生硬的法律术语不同,《导则》对法律法规中的法言法语进行了通俗化解读,并辅以大量的实景化插图,便于读者自己学习,对于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理念和行为习惯,推动新时代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实,这并不是济南第一次为文明“立规”。时间回溯到2017年,济南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得荣誉之后,济南明确提出了创城“六个不变”的基本原则。 同时,迅速开展了为文明立法的工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在全市开展了“文明行为大讨论”。


  2019年3月1日,《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并倡导“文明出行”等10类文明行为,重点治理“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跨隔离栏”等13类不文明行为。

  以法促德。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精准画像,让文明逐渐入脑入心,成为了每位市民自觉遵守的规范。

  文明的合力在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里

  在《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规定,公民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可以采取现场拍照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对积极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公民,有关部门将给予保护和奖励。

  《济南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用2年的时间从试行到正式实施。截至2020年8月,共有近12万人参与交通违法举报,提供交通违法线索65万余条,累计发放奖励252万元。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表示,惩罚违法行为,奖励拍照市民,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件事情,让每位市民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践行者。当每一辆机动车、每一个行人都从被动约束转化为主动遵守,那将是带有温度的“共建共治共享”。

  “济南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让市民参与创城、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市民汇聚起的‘文明合力’和各项文明城市创建、文明行为促进举措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创城动能’,推动创城工作再上新台阶。”济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周鸿雁说。

  2016年,济南市组建了市民文明寻访团,成员由常年在济南市居住、生活、工作的社区居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组成,代表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进行监督,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关心、支持和监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4年来,市民文明寻访团共督促解决问题2万余件。

  “济南正在变得越来越文明,我作为经历者和见证者,觉得特别骄傲。”济南市市民文明寻访团团长辛安告诉记者,作为团长,他参与了济南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走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辛安表示,作为一名济南市民,城市的文明和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文明城市的创建没有终点,守护城市文明一直在路上。

  在济南,文明让生活更美好,绝不是一句空话。从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初心”,到治疗交通“肠梗阻”的匠心,再到为文明立法久久为功的慧心,“合力”汇聚起的是这座城市“文明的力量”,迎来的是这座城市一次次的崭新蝶变。(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