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兴福寺


兴福寺始建于宋,毁于元代,明弘治年间重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多次重修。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文物部门进行了修缮保护。现存建筑有东西厢房、前大殿、后大殿及前大殿东侧圆门。东西厢房均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有檐廊,硬山灰瓦顶,轴线建筑面积56平方米,台基占地面积68.2平方米。前大殿位于东西厢房北侧,是兴福寺主体建筑,前有月台,屋顶为庑殿灰瓦黄琉璃包袱心,高浮雕黄琉璃行龙脊兽。轴线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台基占地面积184.4平方米。前大殿前檐有彩绘,其它三面为素面断白。后大殿位于前大殿以北,其规格等级仅次于前大殿,两者相距10.40米,之间有较台基稍低的甬路相通。后大殿面阔三间,轴线建筑面积76平方米,台基高0.8米,占地面积133.6平方米,庑殿灰瓦顶,抬梁式木构架。2006年12月8日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