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详情页

豆浆制作工艺


豆浆,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饮品。豆浆制作工艺,是中国延承下来的一种加工方法。豆浆于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传入日本,宋朝时传入朝鲜,十八世纪传入北美、非洲,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与西方的牛奶不同,豆浆作为中国民族特色的食品,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而豆浆制作工艺也随之传递到世界各地。

最早的豆浆制作工艺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此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崇。很多历史著作上都有豆浆的记载: 《本草纲目》中称“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中称“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 《皇帝内经》中称“豆浆性质平和,具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的功能。”中医的理论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近代,经过科学论证表明,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适合于各类人群。豆浆四季都可饮用,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

豆浆制作工艺是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在制作形式上,人们根据口味和营养,通过不断摸索和研究创作出众多豆浆花样:黄豆浆、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豆浆新品种。传统方法做一杯豆浆,前后要花大约8个小时。现在使用无需过滤的高速研磨加工法,令大豆的纤维得以保存,开创了全新的“豆浆”加工时代,同时融入新时代的的加工技术和健康饮食思维,将传统制作豆浆粉碎、磨、打浆、煮等零散工艺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豆浆机内完成:将豆浆更加方便、安全、卫生地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再次掀起了华夏民族“豆浆文化”的健康饮食浪潮。

最近,有媒体称,韩国申请“豆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称 “豆浆是韩国人发明的,源于韩国,近百年来韩国家庭都制作豆浆”。大胆宣称此语的韩企借用《大长今》剧情拍摄的广告曾一度风靡网络,公然无视中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据为己有,其欲通过广告效应谋取利益的商业目的昭然若揭。这种渗透式虚假信息宣传若不制止,长期下去会导致不良后果:豆浆将会被认为是和韩剧一样,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如此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豆浆”,保护现状却令人担忧。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豆浆文化和制作工艺,九阳将义不容辞。(2015年评为市级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