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山街道:疫情之下,“跃动”在泉景园社区的“微光”力量
发布时间:Mar 16, 2020 | 作者:
“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在泉景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不停忙碌着。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微光”。抗疫一线上,“跃动腊山·微光”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动员96名志愿者迎难而上,用坚实的行动诠释着爱心和担当,筑起防疫新的“长城”。
大年初四,社区防疫冲锋号吹响,96名志愿者迅速集结,近半月的时间里,他们一户不落排查了辖区3927户居民情况,办理了车辆出行证768张、行人外出单1000余张,发放了宣传页5000份。志愿队伍中最大的77岁,最小的27岁,老党员、居民代表、居民、学生……他们冲在前面,筑起坚实的防疫屏障。
党员志愿者:我们年纪虽大,但必须得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6名老党员带头冲锋,誓要保卫家园。疫情爆发后,泉景园社区“老党员文明监督队”的志愿者主动到社区报到。“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能看着群众保护我们,后勤保障我们能做,帮着想办法我们也行!”看着志愿者每天忙碌,平均年龄66岁的李来香一家、牛田芳一家、商西风等人也加入战疫一线。年轻志愿者在前线值守、入户,他们就在家变着花样准备伙食,帮助调配、分发车辆通行证,守好后勤这条保障线。
77岁的王志刚是文明监督队的队长,也是志愿者的“主心骨”。大年初一开始,家住在欢乐颂的王叔就主动认领欢乐颂疫情劝返点的重担,站岗执勤、人员分配、资源协调,一人全担。天气寒冷,其他志愿者总担心他吃不消,他总说:“国难当头,我必须得上!”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党员志愿者加入战疫一线,党员王平还带着在上高二的孩子到岗位值守,成为防疫战场的新生力量。
居民志愿者:我们住在这里,就得履行这份责任
家是一份牵挂,社区是一份责任,51名年轻志愿者挺身在前,当起居民的金色盾牌。刘春、王红梅是最开始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招募防疫志愿者、梳理工作制度、筹集防疫物资、进行人员分工……这对姐妹花从初四到现在一天也没有休息。为了给居民多一份安心,刘春自费购买了192斤酒精,每天早上对社区29个楼道大厅、电梯进行全面消毒。对于关闭小区部分入口、实行车辆登记,有的居民不理解,也有的居民拨打12345投诉,她和王红梅就当起社区的宣传员,挨个给居民做工作。早九点到晚九点,她们带领志愿者路口值守、环境消杀、入户排查、电话回访,有好几天,她们都是忙到凌晨才回家。
为了保障居家隔离的居民正常生活,李瑞祥主动请缨加入了隔离保障队,从此他成为了居民眼中24小时在线的“暖心小哥”。外地回家的居民到社区登记,他首先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大家:“有什么需要的给我说,我给你送到门口。”他的暖心帮助,让居家隔离的居民安了心。作为最小的志愿者,93年的物业经理刘旭坚持每晚执勤,经常给大家送来饼干、牛奶等零食,还经常为大家加油鼓劲。
一件一件小事,一点一点微光,汇聚全员战“疫”的强大力量,问他们为何能一直坚守,他们都回答:“大概就是为了住在这个社区的一份责任吧。”一句朴实的回答,道尽他们诚挚的初心。
居民代表:我们是居民代表,更要在防疫战中挺在前
疫情防控,要“网格”作战,居民代表,也是防疫战场上最给力的“排头兵”。第一轮入户排查中,十几个居民代表积极认领网格内排查任务,二期9号楼居民代表王树兰也主动站了出来。晚七点到10点半,三个半小时她未曾进食,108户的入户排查中,她摸清了每一户居民的情况。“老家是哪的?初几回来的?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在家隔离14天,出门戴口罩,常用酒精消毒,一定记好了……”她的入户排查做的最为详细,不仅摸清了居民的情况,还对居民进行了又一轮宣传引导。她是泉景园所有居民代表的缩影,防疫工作开始后,他们扛起网格管理的重担,不惧怕危险,不计较得失,以志愿者的一己力量,守护着网格内居民的平安。
96名志愿者,带着96束光和96份温暖的力量,在疫情防疫攻坚战中坚定前行。酒精、消毒液、口罩、手套、暖宝宝、水果……居委会堆满了热心居民捐赠的物品,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这场战役中来,汇聚众志成城抵抗疫情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