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经济日报》头版报道济南市槐荫区特色产业发展 点赞槐荫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Nov 24, 2019 | 作者:经济日报


image.png

济南槐荫区:培植特色产业,深耕发展热土

本报记者 管斌
  乘坐高铁,走出济南西站,放眼望去,高楼林立,气象一新。
  老济南人都知道,地处城区西部的槐荫区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不小差距,甚至有的形象地说:“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
  如今这里,产业兴旺,发展迅猛,崛起一个崭新的城区。
  全国很多地方前来参观学习,不少专家蹲点调研,要总结“槐荫现象”,破解发展之谜。

image.png

产业发展是经济隆起的重要支撑
  济南在战略布局中,依托西客站交通优势,在济南西客站片区和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打造央企总部的核心区。槐荫得天独厚,抢抓机遇,奋力发展。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国家人类遗传基因数据库、国药集团省级IVD专业技术推广总部、保利文化综合体、昆仑石油、远大综合体、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等10余个知名央企和大型民企项目落户槐荫或签署落地协议。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济南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华润山东医药有限公司等27家央企在槐荫区逐渐发展壮大,已在区内注册分公司或省级总部。
  特色经济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生命力。槐荫在发展中,注重推出特色,打造康养名城。
  这里能够承接医疗器械研发、科研院所,承接医疗研发企业以及三甲医院,具备“园区化办公+花园式办公”条件,用地充足,可选址空间大,利于产业集群化……这些优势让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在央企城开发建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依托医学中心,槐荫聚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聚集更多尖端医疗技术,聚集更多高端医疗人才,着力打造医学高地,在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中贡献槐荫力量。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质子临床研究中心、高端医疗孵化研究中心等21个项目、约500万平方米建筑破土动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一期交付使用。

image.png

  槐荫是善于推动特色经济的。这里拥有江北最大的茶叶市场,茶叶销售成为槐荫的大产业。记者走进泉德利茶店,老板陈木艺说,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我们是以特色取胜。他泡上茶,汤色杏黄透亮,有明显的蜜兰香,观音韵显。他们在努力遵古法而制,回归传统铁观音技艺,古制铁观音受到消费者欢迎。
  尝到特色甜头的槐荫,狠抓特色不放松。他们全力推进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涵盖碳化硅、氮化镓、石墨烯等新材料、新技术,打造济南市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与中国北方宽禁带半导体产业聚集区。
  槐荫要把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特色小镇打造成国际领先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基地,带动形成基于碳化硅半导体的电力电子、微波电子、大功率半导体照明生产、应用系统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际先进的宽禁带半导体研发、检测和服务公共平台,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
  不断强化特色的槐荫,形成医养健康、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消费物流、智能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像五峰竞秀,展现出动人的风采。

image.png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
  有些地方项目落不下,经济发展慢,营商环境不好,是重要原因。槐荫深切地认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用心、用情、用力去营造有利于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效率太高了,跑一次就办成了。上午申报,中午就批了!”近日,一家青岛演艺公司的刘先生体验了一把槐荫审批服务“加速跑”。
  据了解,该公司筹备在济南方特东方神画举办夜场演出。参照以往经验,演出单位需提前3个工作日申报,再经过3个工作日办结,将“一周”压缩为“一天”,得益于槐荫探索创新实施的“并联审批”,将以往“单兵流水作业”变为“集团合成作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双招双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槐荫市场主体数量快速攀升,对行政审批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一次办成”服务水平,擦亮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窗口,成为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面临的必答题。
  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提升整改的实效。目前,面向社会事务槐荫行政审批服务共设了8个窗口,提供文旅、人社、教体等10余个部门的业务服务,审批事项达80项。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部门,解剖麻雀,检视妨碍服务效率的症结,勇于再造流程,突破藩篱,大胆探索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
  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介绍,他们将行政审批过程拆分成前台受理、中台审核、后台审批三个环节,由前台窗口按照法定标准统一初审受理,再推送到中台,由具有审核资格的人员核验或现场勘验,最后由分管审批业务的分管领导审批通过。整个审批环节都有各业务局和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人员共同参与,在网上运行,形成并联审批。
  目前,50项审批业务实现了并联审批,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00件,无一差错。“干活的还是那些人,工作效率却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一改还真管用。”槐荫区审批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作风提升: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填补审批后发函到监管部门的时间差;由于行政主管部门与审批局业务工作人员共同把关审核,审批失误率大大降低;审核、审批可随时在“钉钉”手机软件上办公,实现秒批;审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耗材。

image.png

  此外,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通过推出多渠道的发证模式、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双休日开门为企业服务和预约服务、“政银合作”“百家企业高效上云”等具体有效措施,积极服务企业主体快速发展。
  记者来到广友茶叶市场,走进龙润普洱专卖店。老板邓华怀揣3000元钱,来济南卖茶叶,22年打拼,发展成这里最大的茶叶店之一,他本人也成了槐荫侨联副主席。他深情地说:“这里营商环境好,槐荫荫泽了我们这些客商。
  槐荫出台35项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组建多支服务企业专业队伍,提供“店小二”服务,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服务24小时不打烊。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企业注册登记压减到1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当场办结,在槐荫注册的市场主体总量已达88142户。
  槐荫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突破常规,创造了征地签约的“医学中心速度”、项目建设的“宜家速度”、招商落地的“东顺速度”。
  好的产业布局,好的营商环境,带来快速的、健康的发展。2018年槐荫区生产总值达到53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8.6%,招商引资增长31.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总量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27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