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公园,开阔平坦,树木葱茏;城市街道,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居民小区,邻里和睦,互敬互爱……在槐荫,一张张文明剪影串联起优美风景,融入居民们的点滴生活。
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孜孜追求中,槐荫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内外兼修,将文明融入城乡治理底色,与经济发展同频,与民生改善共振,不仅打造了文明的“筋”与“骨”,培育了文明的“灵”与“魂”,更凝聚了文明的“血”与“肉”。在文明的涵养下,全区上下“精气神”更足,城市发展“量质效”更高。
文明已然成为槐荫最美的底色,让这座西部新城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提升城市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
儿童游乐场、健身休闲广场等适老、适幼的室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停车位干净整洁,并设置了充电设施;新建消防系统、监控系统,引入智慧小区管理平台……走进改造一新的小区,变化不禁让人为之欣喜。住在这里的居民心里乐开了花:“路面宽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得舒心多了。”
小经六路2号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之一,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拆迁安置房、公房组成。由于年代久远,排污管、供水管、外墙破损以及屋顶漏水、违章搭建等问题影响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槐荫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小区居民全面参与、全程跟进、全力支持,努力让小区改造过程成为疏导民怨、调动民力、凝聚民心的过程。通过强化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连续多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开展空中飞线整治,补齐基础设施、停车位、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短板,推进楼道通畅整洁出新、环卫绿化美化出新、公益宣传载体出新、路面硬化出新和亮化达标,规范小区自治管理和物业管理,努力把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打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1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3个,惠及居民2957户。
加强内涵建设 共筑温馨家园
槐荫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传递着文明理念,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沿街店面“五包”落实到位,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乱挂、乱涂乱画、损坏绿化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整治……
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既来自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的外在颜值,更来自居民素质、社会风尚等内在品质。随着济南市“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个个文明的细节正“渗透”进每个槐荫人的生活。
和谐广场路口是槐荫城区车流、人流最聚集的路段之一,斑马线前经常可以看到,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行人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有序穿过马路,交通秩序良好。
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里,文明礼貌服务用语不绝于耳,志愿者贴心地为群众提供窗口引导和业务咨询等服务,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
大大小小的餐饮营业场所,店内醒目位置张贴着“光盘行动”“请使用公勺公筷”等文明餐桌温馨提醒。点餐时,服务人员会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大家就餐完也会主动将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
槐荫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核心主题,通过发挥好人效应、开展文明实践行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汇聚起建设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目标的精神力量。
截至目前,全区有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7人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33人荣获济南市道德模范称号,177人(组)荣获区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称号,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百余场,好人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
文明之风劲吹 打造宜居环境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截至今年年底,全区共计建成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78个,覆盖率达到100%,区文明实践中心每月平均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约50场次,街道、村(居)实践所、站平均每月开展活动10次以上,
今年3月,槐荫区聚焦“五为”志愿服务理念,重点打造并发布了 “融志愿·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品牌,提出了融合、融入、融汇、融畅、融洽的“五融”理念,为基层文明实践赋能。同时还打造出“文明予槐 美美成荫”德健康生活方式倡树等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累计发布65个健康驿站志愿服务点,促进市民群众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养成。
依托各街道文化设施丰富、风格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设施,槐荫区进一步充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阵地,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持续推进,各级各部门单位发挥专业特长,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以民政“相伴护成长”志愿服务项目、团委“蓝精灵”志愿服务队、裕园社区“爱心大集”志愿服务平台、“房泽安惠民服务热线志愿者服务团队”、姚莹莹“心槐阳光”工作室等一大批贴近百姓需求、走进群众中去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全区9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10多万名志愿者,依托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难解困、文明倡导、心理关爱等方面的文明实践活动,加大面向失独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五为”志愿服务力度,播撒爱心、倡导文明,让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成为文明实践的过程,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浸染中享受文明的成果、生活的幸福,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 :槐荫区文明办,编辑:张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