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品质引领完善产业链条落地重点项目槐荫区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Nov 4, 2022 | 作者: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省会战略和“西兴”战略,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体系建设。通过释放交通、人才、政策等优势,高质量推动文旅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模式。
文旅产业链式发展
作为济南西大门,槐荫区区位优势明显,高铁、高速、长途客运、地铁、公交枢纽共同构成了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高铁1.5小时“城市圈”覆盖4.1亿消费人口,每天387列车次直达全国297个城市。槐荫区也成为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城市以及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衔接点,带动客流、商流、物流快速发展。
文旅产业是我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槐荫区的主导产业,其区位优势成为吸引文旅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区现有文化体育娱乐企业2573家,直接关联企业1700余家,近五年新注册文旅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2%,尤以互联网平台、影视动漫公司、短视频直播机构增幅最快,仅2022年就已有35家影视及相关企业注册。
爱奇艺在槐荫区成立影视公司,其以济南公安为原型制作的网剧《警察荣誉》,上线30天全网播放量达到8000万次;济南猎星时代动漫公司《风姿物语》系列作品上线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0亿次。
如今的槐荫区,文化演艺、出版传媒、影视动漫持续发力,文旅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产业链图谱不断清晰,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
重点项目纷纷落地
近年来,槐荫区坚持文化旅游全面引导、积极培育、重点支持、优先发展思路,文旅产业与商贸、会展、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逐步深化,形成了重点文旅项目带动、特色主题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模式。
济南二机床将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相融合,“厂区变景区”;省级老字号“济南鲁味斋”开发的“王大明”非遗零食包,获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二等奖;九阳集团研发的“生活旅游套装”等多款旅游商品获得国家旅游装备大赛金奖,累计销售额近1.3亿元;山东时光艺术之城建成了山东首个艺术品保税仓,打造了全国首例双屏裸眼3D项目,成为展示齐鲁文化、二安文化、泉水文化的窗口。
槐荫区制定出台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景区、星级酒店、旅游民宿、旅游文创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槐荫区闲置楼宇、厂房筹建运营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一大批优质文旅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杭州斜杠集团在弘阳广场打造2.5万平方米的直播生态产业园,贝壳视频落地数字金融产业园,总投资110亿元的远大中央购物广场项目入选山东省重点文旅项目,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引进假日智选、希岸、美悦云禧等国内头部星级酒店品牌。山东文旅集团、山东演艺集团、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团等省内外头部文旅产业集团与槐荫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黄河文化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文化资本运营、产业人才培育、城市IP打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品质引领产业升级
槐荫区坚持品质引领,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提档升级。
青年友好型城区创建的系列举措,引来了大量青年人才;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富集资源,带来了众多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印象济南商圈的繁荣,催生了众多新消费业态。近年来,槐荫区成功创建2个4A级、4个3A级国家旅游景区,主导创建济南方特东方神画等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九阳等2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印象济南·泉世界等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价值理念得到充分实践。槐荫区打造千亩银杏林,培育“稻香花海”乡村旅游景区,积极申报创建山东省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一系列文旅品牌充分发挥了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近年来,槐荫区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示范区体制机制,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被评为“中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城市形象不断凸显。数据显示,近三年槐荫区旅游总收入、游客接待量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今年中秋假期槐荫区三天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国庆假期七天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充分显示出槐荫区文化旅游复苏能力强、发展韧性足、市场空间大的特征。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